<本文摘錄 She's Mercedes Lounge,作者Sonja Commentz>
自己決定薪水和休假,甚至可以自己投票選出主管?乍聽之下像是癡人說夢,如今卻再也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。尤其是在英語系國家,愈來愈多公司正在實驗這種從基層向上的翻轉式革命,並獲得了滿有意思的結果。
<本文摘錄 She's Mercedes Lounge,作者Sonja Commentz>
自己決定薪水和休假,甚至可以自己投票選出主管?乍聽之下像是癡人說夢,如今卻再也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。尤其是在英語系國家,愈來愈多公司正在實驗這種從基層向上的翻轉式革命,並獲得了滿有意思的結果。
現今職場技術短缺,受過教育的勞工對自己愈來愈有信心,年輕世代尤其明顯,此時公司不免面對一個大問題:什麼樣的獎勵能夠吸引員工,進而留住員工呢?儘管仍有公司以配車、禮金或給予鼓勵等獎勵方式運作,但作用還是太薄弱,難以留住工作需高度專業的員工,這類員工的專業與忠誠度儼然成了炙手可熱的商品。
這個世代的員工更重視的是價值觀,例如尊重、共同決策以及工作與生活間的自主性。畢竟,目前時下越來越多人選擇當自由工作者,正是因為能在工作上擁有自主決定權,才會對工作擁有更高的滿意度與成就感,風險則是工作不確定性相對比較高。因此,我們想要深入瞭解,當這種工作上的自主決定權套用在領薪水的員工時會是什麼情形?
和家人共度長長的週末假期、放 2 個月長假,或是小小翹班一下?網路公司巨頭 Netflix 和 LinkedIn 為我們示範了「如何透過彈性工作實現休假願望」 。兩家公司允許員工想休多久就休多久,想請假就請假。我們可以明顯看到這個休假原則幾年來實施得非常成功。儘管休假規定如此寬鬆,公司還是很明確訂出績效要求。只要員工交得出優秀的工作成果,就可以自己選擇放假與彈性上下班。額外的自主權和彈性可激勵員工,並提高員工的生產力和責任感。嚴格的計算時間再也無法適用現在隨時可提供服務的社會型態。不過,這種工作模式也會帶來有點荒謬的副作用,那就是許多員工必須被迫休假。員工常常會太投入自己的工作,或是不確定自己實際上可以休多少假,或甚至不知道手邊堆積的工作能讓自己有辦法休多少假。然而職場專家提出了工時信任制度的替代方案,同樣給予員工極大的自我決定權。這類替代方案還包括彈性的在家辦公、一週上班四天,或直接讓員工放假從事運動、嗜好及進修等活動。
很好,如果妳的假期已經定下來了。接下來,就來算算自己可領多少薪水呢?很多財務主管聽到這個想法,想必會提出嚴重質疑。萬一員工要求天價高薪怎麼辦?要怎麼確保公司可一直獲利?讓我們將時間推回 1980 年代,看看巴西塞氏公司 (Semco) 怎麼執行這個作法:假如員工知道並瞭解公司的成本與利潤,就可以自動決定實際要領的薪水數字,或選擇領多少比例的獲利。有趣的是,這個辦法竟可減少公司的薪水差距,因為員工直覺上會決定要領「比較公平」的薪水,這種想法又會回過頭增進員工的工作動機與企圖心,以及團隊凝聚力。
許多公司的案例證明,讓員工參與決策或甚至擔任管理基層職位的作法,確實能得到較好的成效,例如瑞士 IT 公司 Haufe-umantis AG 從五年前開始允許整個管理團隊可以「投票」,甚至表決選出公司策略。現任執行長馬克.史托菲爾 (Marc Stoffel) 表示,Haufe-umantis 很擅長用這種作法善用整個公司的集體智慧,投票作法不僅增加了員工的參與感,還有助於定期衡量工作氣氛。一起選出自己主管的員工,合作共事的成效更好,也更清楚知道什麼人該負什麼責任,而且員工也比較會支持自己選出來的主管。
新的工作模式不一定需採取選舉投票這種較為激進的民主作法。通常只要將嚴格的工作制度小小放寬,便能有效提高員工的滿意度和承諾。團隊規模若較小,特別適合這種試驗給予明確定義的工作責任和績效期望的管理方式。不過對工作自由而言,更重要的是以下這個黃金定律:Incentro 的董事總經理約翰.德.孔寧 (John de Koning) 建議採用系統化「大門管制」,也就是謹慎篩選未來進入公司的員工。因為如果員工之間能夠溝通融洽、合作無間,就不必擔心假期、薪水或共同決定方面的彈性。另一方面,還會讓員工的熱忱、奉獻度及尊重感都有所提升,這是最有助益的附帶結果。
Search